🙀
此內容暫無您的語言 (正體中文)

#34

與山為鄰

謝欣妤

緣著木棧道上行,耳邊傳來小火車的鳴笛聲,千年古木環繞四周,陽光穿透雲層、從枝葉間灑落在阿里山上的一所小學。每天早上 31 位小學生穿過巨木群走到校園,這段 10 分鐘的路經過坡地、樹林、小溪⋯⋯,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我認為不應該將學習侷限在課本上與封閉的教室中,因此我的設計,是一個能向大自然學習的小學,知識不再是單方面的傳授,自然與空間都成為老師,學生在這邊透過探索與觀察學習,教室散落在上學路上,是觀察站也是庇護所,空間與環境共存,學生也能感受自然的多變。 原本校園的位置,是相對高點,一處被剷平的山頭,也是學生集合、用餐的地方,周邊被擋土牆圍住,形成地理位置上的天然屏障,我在這裡用一片大片的斜屋頂,架起下方的學習空間,斜屋頂上層架高的木平台與屋頂之間的縫隙讓水與霧可以經過,雨水順著斜面被收集起來在水池中,並重新利用,兩米到七米之間的高度變化,讓學童在六年間不斷長高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空間感受。 從校園入口爬升一段陡峭的階梯,走近時只會看見兩米高的屋頂,漸漸抬高到 7 米,高處面向西南方,光線穩定日照充足,讓年均溫 11 度的阿里山可以享受溫暖的陽光,學生在在這個最大最高的空間內集合與用餐,向外延伸的大階梯讓活動可以延伸到戶外,天氣好的時候直接在階梯上野餐,一圈圈的草地是課堂可以向外延伸的機會,夾雜出的動線以木頭碎屑鋪滿,是自然的透水鋪面,輕軟的特性讓兒童在這邊跌倒也不會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