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內容暫無您的語言 (正體中文)

#4

筆筋墨韻 CAPTIVATING INK AND STROKES

Ting Ying Yung 丁衍鏞

1949 年,中國政權易幟,丁衍鏞因其為國民黨黨員的身份而於勿忙間獨自避居香港,隨身只以一個行李箱攜帶所收藏的十餘幀明末清初遺民畫家如八大山人、石濤之作品及玉璽、銅印等。上世紀 50 年代,中國的土地改革運動視丁家為地主,他的家人全被逐出祖居,母親、妻子與女兒亦先後離世;而他上半生所創作及收藏的書畫文物亦被洗劫一空而下落不明。他穿過中國深圳羅湖橋抵達香港時,時年 48歲。他本以為是短暫的停留,卻成為了長期的定居,終生未再踏足鄉土。 一如當時湧入香港的大量難民一樣,丁衍鏞抵達香港初期經濟貧困,只能居於窄狹的小房間中,他更因此把名字中「鏞」更改為「庸」,把金字去掉以示自己一洗如貧的狀況。直到離世前 2 年,才因經濟狀況有所改善而遷至自置的產業中。丁氏於香港舉目無親,漂泊的生活與移港前於廣州的安穩生活形成強烈對比,流離、孤獨、寂寞之感促使他對八大山人、石濤等人的作品有更深的體會與共鳴。故而他水墨作品的題材、構圖與風格皆與這些遺民畫家相契,保留了誇張的造型及簡逸的結構,且在此基礎下進一步發展為更趨簡單、率直、抽象的風格,於筆墨間傾注孤獨疏離之情。 他有感中國傳統文化在面臨西方文明的挑戰下逐漸失色,逐於花果飄零之時,約於上世紀 40 年代開始自學水墨畫。他的水墨畫題材廣泛,既有花鳥,亦有山水,以簡筆的寫意風格為主,筆墨與色彩兼備。雖然他與八大山人一樣懷抱著家國之痛,但作品卻無八大山人予人的寂默、沉靜之感,反於筆墨的點撇間更為活潑。他筆下的動物時而怒目瞪人,時而冷眼旁觀,造型不求形似,不求好看,而是在奇異、怪醜間表達出童趣的感覺。動物畫中以青蛙最具特色:向上凝望的眼神、蹦跳著的姿態,像是一個好奇的小孩子。作品〈河池情趣〉及〈荷塘蛙戲〉以一花一葉的配置予人平靜的感覺,與葉下生動的青蛙形成對比。其餘以花鳥為題材的作品亦雅亦俗,不見傳統水墨花鳥畫中的古典與抒情,反而充滿著奇趣、喧鬧,洋溢著大城市鬧哄哄的聲音。他的山水作品數量較少,在構圖上大致延續傳統山水作品的模式,但亦有少數近似現代風景速寫的作品,以極簡的結構配以近似符號般的樹木與石頭,線條間蘊含著一種現代社會的躁動,但於意境營造間仍保留了傳統山水畫的寧靜與遼遠。晚年,他又受到南朝陸探微的一筆書啟發而自創一筆畫,以寫草書般的流暢線條一筆畫出一隻動物或一個人。他意不在追求準確、寫實地描繪事物,反而以其觀感所引導的方向為主,賦予線條自身的生命,在至簡至純的筆劃間見出丁氏追求天真童稚的藝術趣味。(文/甘珮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