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內容暫無您的語言 (正體中文)

#3

布農族-弓琴 latuk

桃源區原住民文物館

外型:雛型源自於狩獵時使用的弓 功能:獨自彈奏弓琴以自娛或抒發個人情感 作法:以一長條形竹片做為琴身,一端為圓頭狀,另一端則略削成弧形。麻繩兩端原應固定於琴身兩側,其中一側使用對折的竹片夾住琴弦,以麻繩與藤繩纏繞外側數圈加強固定。 「布農族弓琴」為布農族的傳統樂器,族語稱為 latuk。 弓琴係以一長條形竹片做為琴身,再以細麻繩為弦組成的彈撥式樂器。一端為圓頭狀,另一端則略削成弧形。麻繩兩端原應固定於琴身兩側,其中一側使用對折的竹片夾住琴弦,再以麻繩與藤繩纏繞外側數圈加強固定。 弓琴為布農族的傳統樂器之一,其雛型源自於狩獵時使用的弓。由於弓弦在射出弓箭後會因振動而發出聲響,布農族男子在打獵之餘,以手指彈撥弓弦,利用弦的張弛與按壓發出不同音階,隨興彈奏,做為臨時的樂器與消遣娛樂,之後逐漸演變成一種搭配口腔共鳴演奏的撥弦式樂器。早期常以纖維較具韌性的月桃絲製成琴弦,但發出的聲響不大,聲音較為低沉,過去的布農族人常獨自彈奏弓琴以自娛或抒發個人情感,之後才出現以鐵絲或銅線做成弦的弓琴,發出的音量也較大、較為高亢。演奏弓琴時將有麻繩與藤圈纏繞的琴身一端朝下,以左手持拿弓琴下端,嘴唇輕微含住琴身上端竹片,再以右手手指撥動琴弦,藉由琴弦的振動在口腔產生共鳴,並可利用左手大拇指按壓琴弦以發出不同音階,或向外抵住琴弦使聲音停止。 源自狩獵用的弓,是以棒敲擊或用手撥弦而使其發出聲音。它是利用一長條竹片彎曲成弓,再以一條細鋼〈鐵〉絲(古代則用月桃草之纖維)分別繫於竹弓兩端作弦。